練武10戒Q&A 在練武過程裡面「錯中覆習」

文:格鬥博士 模特兒:司徒凱旋(女優) 攝影:K.Ho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已是習武者的座右銘。前者說明業精於勤的重要性;後者則提出不適當瞎練的壞處。不論各門各派,無論叫打功夫也好、練拳也好,都必定著重從實習中進步。在道場或武館內,眾多的學員依循著導師的指示練習,每天都可能有新的動作、新的招式和組合,要使自己的表現從其他學員中突圍而出,除了勤於練習和依靠本身的悟性外,從別人或自己所犯的錯處中學習可以事半功倍。

本刊綜合訪問了三種不同的武術體系,包括:自由摶擊、空手道和國術的教練,總結他們授拳多年的心得,再經挑選,訂出以下練武十戒。

Q:練習前必須做熱身運動嗎? 怎樣做、要做多少時間才夠?

A:任何練習之前,熱身運動非常重要,它有助提高運動效率和減低受傷的機會。一般來說,全身的伸展動作適合於不同的武術和運動,平均做15至30分鐘就足夠,但要注意不可強加施壓以免拉傷肌肉和關節。

Q:在練習前可以用餐嗎? 還是之後? 不吃東西怕氣力不繼,吃得太飽又怕影嚮練習。

A:很多人甚至認為運動前根本不應進食,實在大錯特錯‧武術(格鬥、套路)是世上耗氧量最大和最費力的運動之一,練習時需要大量體能支持‧所以在練習前約兩小時可以進食,但不要太飽,假使在進行練習或比賽之前感到肚餓,可以選擇殼物或餅食之類的小食去補充體力。此外,要注意在練習前、其間、和之後都要飲水,人的身體保持著約70%的水份才可發揮最好狀態。

Q:初級的學員如果可以掌握基本功,那可否練習較高層次的技術?

A:這正是很多練武者常犯的錯誤,自以為學會了基本功就急不及待去練習新技術,這有如在地基未穩便蓋高樓大廈一樣危險。應緊記基本技巧最重要,即使一名武術好手亦會持之以恒地鍛練基本功。再者,自己是否真正完全掌握基本的技術,還得透過和同學之間的試練和教練的認可。

Q:對於一個初學者練習打擊沙袋時是否應用盡全力以鍛練勁力?

A:練習擊打沙袋,輕輕地打固然練不出勁來,但用力不當往往令更多初學者的出招姿勢失去平衡,甚至因而受傷。應該注意每一記招式的連貫動作,例如出拳時起首至完成身體各部位的動作變化,當熟悉了動作的路線便可再加添打擊力量。

Q:除了力度,出招的速度也是一個問題,怎樣才可練就快速的拳腳?

A:看見資歷較深的師兄們出擊時的密集和急速,想照學如儀那就悉得其反,且會導至筋肌受傷和妨礙技術的進步。應該由資深的學員或教練慢慢把動作遂一分析和示範,當自己的技術已是駕輕就熟時,速度自然會加快。緊記:欲速則不達。

Q:關節受了傷,用繃帶包紮好那可以繼續練習吧?

A:不論在平日練習或是比賽中,都不難見到參與者可能因練習受傷而把患處包紮。但用護膝、護腕或繃帶等並不能保護患處免受傷害,反而因過份繃緊患處會阻止血液正常運行,反而妨礙康復。應該等完全復原才投入練習。

Q:集中去練習自己最喜歡或最擅長的技術會否加快進步?

A:理論上是可行,但實際會適得其反,因為不斷的去磨練某幾種技術,無疑可能會成為自己的看家本領,但亦因此而忽略了其他自己未能得心應手的技術,不能達至全面,兼且在個人技術上留有缺口,到往往臨陣對戰的時候方驚覺本身的技術不敷應用,便為時已晚。

Q:右邊是我的強手,那是否在擺預備樁手時必放在後,以左面為前鋒手?

A:相信這是絕大部份練武者的習慣:強手放後。

但並不值得鼓勵,因為平時練習的對手都可能有同樣的習慣而互相遷就,久而久之很可能只著重練習單邊的拳腳,情況和上題差不多。在很多的公開比賽中就見過不少「單蹄馬」 、「半邊人」,在對手改變前鋒手和步以及改變節奏之下,強手往往被制肘。因此更應在平日練習時多用自己的弱手方面,以平衡兩者的節奏。

Q:和資歷較高的學員或前輩對打,往往心生恐懼而使不出平日所學,怎樣才可以克服?

A:首先問一問自己究竟害怕甚麼,怕痛? 怕瘀? 覺得被打沒面子? 怕報復?

先要克服這個心理關口,以上的因素都是人之常情,但練武必須練就勇氣,一種衝破萬難、銳不可當的勇氣。自己技術、經驗不足,或成了前輩們的拳靶子,理所當然,只有積極從失敗中學習才會有進步。又或者再想一想,自己畏懼對方的,是否同樣令對方所恐懼? 放鬆一些,技術才能收放自如。

Q:因工作關係,每星期只能抽三天到館練習,那足夠嗎?

A:香港人有兩忙:工作忙和節目忙。能夠抽三晚時間習武已是不錯,總比某些武術團體一星期才上一次課好得多。

最好能夠做到一個星期裏面有三到五天的認真練習,每次不少於三小時。而日常在家亦應重溫在館所學和練習基本功,溫故知新。疏於練習不單止對本身的技術和體力起退化作用,距離一個真正的武者就越來越遠。

-- 以上内容來自2001年8月《新格鬥》武術雜誌 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