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到完結 再見,小龍舘!

相片:本刊資料庫 撰文:歐錦棠

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旁的「小龍舘」原址,經已人去樓空,但有幾個相信是慣常往來這裏的行人仍不自覺的往空鋪裏望。接了孩子放學的媽媽兩母子一起讀出貼在門口的榮休啓事。物是人非事事休,但諷刺的是,仍有遊客慕名而至;另外還收到寄自日本最新出版的《香港旅遊專書》,裏面介紹:「小龍舘」是香港一個新的觸目點。

公元二千年做了兩件最引以爲榮的事,就是演出歌舞劇《夢斷維港》和開設「小龍舘」兩者皆為不同渠道的藝術表達形式,但在給予大眾一種民娛消閒空閒之外,背後都在傳訊息,都肩負著使命感。究竟李小龍代表著一個甚麽的意義? 一個本土獨有,跨越時空的文化? 一個藉電影和功夫去喚醒民族尊嚴的英雄? 還是一個去得不太光彩甚至在你眼中不值一晒的武夫? 如果你有這樣想過,很好,起碼你肯去思考;蓋棺未必有定論,設立「小龍舘」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藉有限的資源和空間,去引導和啟發無限的思考領域,至於結論如何和有沒有結論,都已不重要。

不否認當日火速籌辦「小龍舘」是出於對政府出爾反爾的一種義憤,同時也希望各位龍迷能夠有一個聯誼交流的園地,籌備過程屢遇波折,尤幸得到多方的助力,特別是安樂電影公司的江先生對於開設紀念館事宜極表鼓勵,並在舒琪和林超榮等協助下,騰出原有書店位置,至令「小龍舘」得以順利誕生。電影和李小龍的一生息息相關,也是他為世人所認識的橋梁,沒有地方比選址在電影院作爲李小龍紀念館更恰當。五月二十日,和21cnHK.com合作的開幕典禮,在龍獅舞動、鑼鼓喧天有如節日的熱鬧喜慶氣氛,和過千名市民和嘉賓見證下,全港第一間為李小龍而設的紀念館成立了。

也許你還沒有參觀過「小龍舘」,也許你根本不知道原來香港曾經有過這麽一個地方,不要緊,反正「他」已經在今年五月三十一日完成了使命,退下來了。未來的日子還會否有另一個紀念李小龍的地方,天曉得。但綜觀過去的整整一年,作爲一個三百六十五天的展覽會;作爲宣揚李小龍獨有文化的特定地點,「他」很稱職。除了每日公開與市民和遊客參觀外,其間還舉辦了四次講座;在七月份一連十天在會展舉辦了大型展覽會,並和李小龍會及馬富強先生合作,放映全球首部李小龍3D故事性動畫短片;十一月二十六日為紀念李小龍冥壽和百老匯電影中心及新加坡Berkeley Books Pte Ltd.合辦「李小龍日」,放映英語版《龍爭虎鬥》和相關的特別展覽、武術示範、戲院大堂全日播放有關李氏的特備錄影帶、還有生日派對,與眾同樂;臨別秋波之作,是Eric So首次在香港的個人作品展"The Art of Bruce Lee in HK";五月三十日舉行了歡送派對後,正式曲終人散。

在歷史巨輪之下,李小龍有如劃過夜空的彗星,那樣匆促,但光輝恒在人們心中。

於我,「小龍舘」的出現也是一閃即逝,卻永誌不忘。

如果你喜歡李小龍,如果你認同和尊崇他的武學成就,你應該會同意,既然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仍可體現「無限」,要紀念李小龍又豈會只拘泥於形式之中?

都云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後記:在「小龍舘」收拾物件時,翻閲留言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階層的人訴説他們對李小龍的感受,透過紙筆傳情達意,這一刻,已衝破了所有地域、種族和語言的界限。其中有一位來自伊朗的遊客這麽寫:「很高興蒞臨參觀李小龍舘。Bruce Lee是香港人的光榮,亦是不少伊朗影迷的偶像,若伊朗當地設有這類展館,相信遊客必以百萬記……」

各位,在中東設立李小龍紀念館,如何?

-- 以上内容來自「新格鬥」武術雜誌(Xin-Combat) 2001年8月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