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錦棠 x ERIC SO 還原。活化。李小龍

text 大秀 photo TAI SZE HING design 4th

歐錦棠說,人遇到困難之時總先自怨自艾,不會昂首挺胸去面對挑戰: 李小龍就不同,他可以在人生算是最低潮的時間,親筆寫信去安慰朋友,這絕對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唔,當我們聽到ERIC SO說,亞棠(歐錦棠暱稱)在十多年前拍過的《1959某日某》要再推出DVD時,心裡也感到這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我和亞棠這麽INDIE的李小龍迷,其實,一直也在BRAINSTORM有什這麽好搞作可向我倆的偶像作致敬。」ERIC SO說。「人生,不應花太多時間去嘆息,李小龍是這樣說過的。」當年馬富強做的動畫技驚四座,但亞棠說,什麽事也得與時並進:「結果,我就跟ERIC構思了一個有趣的『玩法』,他(ERIC)的強項就是雕刻,那麽就用他的手作去創作一段搞鬼的『李小龍』新CLIP,去ROUND UP番當年《1959某日某》整個故事的CONCEPT! 亞棠說。周五就是1127李小龍的冥壽,一句以無限為有限 我們聽得滾瓜爛熟,但真正的龍迷又有幾多位能確切身體力行,去伸延偶像的信念而堅持呢?

菅原芳人仗義協力

大家看到這DVD封套會否覺得有點眼熟呢? 負責為封面執筆的就是日本著名繪畫師菅原芳人(YOSHIHITO SUGAHARA)——去年,他就出版過一本叫《INSPIRE! BRUCE LEE》的龍哥插畫集,而當然,一眾12" FIGURE迷,也肯定在不少MEDICOM的產品包裝上「領教」過他的插畫作品的厲害。「是製作單位找菅原老師幫忙的,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而且還是仗義性質! 我深信大家也是想為推廣李小龍而出力的人,絕對不計報酬!」亞棠說。更多菅原芳人資料請瀏覽他的個人網頁: http://www2.tbb.t-com.ne.jp/yoshi.sugahara/bassara/bassara_enterprises.html

龍哥還可以「升呢」

亞棠說,他很難猜度「李小龍」的熱潮在過去的幾個十年來有什麽起伏:「很難說,因為這涉及很多個不同的『階段』。我自小就喜歡他,可能對我來說那個STAGE的時間/ 跨度跟其他人可能很不一樣。你看,1980年代李小龍很沉寂,至1990年代中期開始再來……但若你集中在歐美等地來看,李小龍則發展成一種文化的ICON(俗語說就升呢了)。早前,我去過不少其他地方,例如多倫多,我記得有個電話公司的廣告最後一個SHOT就是出現了龍哥……我覺得,這是每個觀眾也可以RECOGNIZE的ICON,是要透過那人身体的語言和魅力去表達出來的感覺。這跟日本又不同,日本是比較尊敬和喜愛研究他的一切,這又是不同的方向。但概括來說,李小龍已是國際化的ICON了。」

要把英雄「還原」

「其實,李小龍有大部分事跡也是HISTORY,好多人也知道他是這樣/ 有這樣的經歷(好風光、好傳奇、或牽涉很多有關他電影和個人私生活),這些東西太多人講過了,同時這也不是我們想要的,我的概念是要『怎樣才能把李小龍還原呢?』這方向出發。李小龍是個天才,但他也是個普通人,我想展現出他怎樣靠自己的努力、不屈不撓不放棄的態度去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我最欣賞李小龍的地方就是這些。」亞棠認為,香港有很多人也愛李小龍,但說到真正認識他的就可能不太多:「或許,我狀態跟內地有些近似,唔,或許大陸是更嚴重,他們把李小龍當作為民族英雄(打洋鬼子/ 為中國人增光這些心態依然存在),不是不好,我還是覺得,我們要真真正正去了解李小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地頭龍不想「玩嘢」

「出品差不多十年了,我經常在想,可能,當年看過《1959某日某》的觀眾大多是年輕人……那麽,當下這一代的年輕人又會怎樣看李小龍呢? 我覺得,是時候再把李小龍用不同的媒體/ 不同的STAGE再『推』出來,看看怎麽樣。我一直想把這電影在香港再推出,也向不少本地的發行商招手,卻得不到預期的回應:在香港,自己的『地頭』推出有關李小龍的東西,加上還有ERIC SO的合作,我想在PACKING上要盡量『玩嘢』,但他們(發行商)並非沒興趣,卻要我一力承擔所有費用……結果,我在丟下這計劃大半年時間後,日本方面的公司就突然跟我聯絡,說有興趣再把《1959某日某》以DVD方式推出。我當然表示高興,但我就表明不參與製作細節,他們也說OK。」亞棠說。

最重要還是玩「CONCEPT」

「我覺得,既然日方那麽有誠意,我絕對不想『就這樣把《1959某日某》以DVD推出就了事』,還有,我想有一點與時並進/ UPDATE的感覺——該怎樣以這個人物這個故事去反映出現時社會上人們的狀況,然後再給現在的人看,究竟李小龍是怎樣奮鬥怎樣有效地用一個真實的事例去鼓勵人們。」亞棠說,所以,他跟ERIC商量過後,就以一個很特別的方法去拍攝一段兩分鐘的片段,然後加插在電影的末段裡。「十多年了,現在再看第一個感覺是:不行啊,真的太粗糙了! 但這也是無可避免,因為當時的技術欠佳資源也缺乏;當年,是用電視的BETA拍攝的(但其實以BETA拍攝剪接也絕不便宜),所以,現時以電腦剪接真的很合乎成本效益。當年只要有涉及『電腦』的製作就肯定是貴的……不過,整個製作,經過這麽多年,至今,我仍覺得是雋永的。」

龍哥2009最新片段大曝光!

眾所周知,ERIC一直也有在製作李小龍的頭雕,而他最近的「2009年最新最UPDATE龍哥頭雕」在這拍攝上就絕對派上用場!(01、02)由ERIC SO主理的李小龍最新頭雕再複製出來的「面具」,就經歐錦棠太太萬斯敏(她在英國修讀過特技化妝)去加工/ 化妝。(03)面具之下的「真身」,就是羅振光博士:「羅博士也是習武之人,他的身型去演龍哥也遠超合格,尤其背肌,正!」阿棠說。(04)「雖然整個製作有點LOW TECH,但我們經過化妝、到試好面罩後,發覺在還沒有用上燈光和拍攝角度去『遮瑕』的效果也不錯,就放下心頭大石!」ERIC SO說。(05、06)背景是1970年,龍哥回港前傷腰久臥在床卻仍親筆寫信鼓勵朋友,亞棠跟ERIC說,這片段是要帶出人對夢想的堅持:「其實我們也很堅持,因為我們不是LOW BUDGET而是NO BUDGET製作!」大家也想不到,原來拍攝地方就是ERIC SO的新STUDIO的一角而已!

ERIC SO——諗製作更要諗如何製作!

「其實,亞棠才是整件事的主導,他有這電影很多現成的東西在手上,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想出一個辦法怎『活化』整件事(笑)。你要明白,我們這個不是低成本製作,而是無成本製作,哈哈,因此,沒有錢去找PIXAR去幫我們手! 直至日本人去主動SUPPORT整個計劃,既然人家尊重我們,我們也得付出同等的尊重去回禮,這是最應有的態度。」之後,當然就出現了在新版DVD中的SPECIAL FEATURE:加插大量當年拍攝FOOTAGE的MAKING OF製作特輯/ 導演的話、《細鳳》舞台劇的介紹,還有,就是本文賣了很多關子的「全新製作」片段:「這電影是講述李小龍在1959年離開香港之前一天所發生的事,而2009年版我們就加入一個1970年在離開美國回港之前的事……組合起來,就想把這件事變得更完整!」ERIC說,就是要把一個人處於困境時的精神狀態可以怎樣去影響人和改變世界表達出來,「放在當下社會狀態的CONTEXT,我覺得是很合時宜的事。而最好玩最瘋狂的地方,就是我們怎樣去『製造』出觀眾未看過的李小龍影像呢? 於是,我們要用一個合乎成本效益之餘而我們又HANDLE到的製作方法!」

-- 以上內容來自2009年11月26日 MILK vol.436 juz for fun --